在週四晚的七國集團峰會上,拜登總統急於走下講台,在回答了有關杭特·拜登的定罪和加薩停火可能性的提問後,他顯然有點不耐煩。
但當他與烏克蘭總統澤連斯基的新聞發布會接近尾聲,這位烏克蘭領導人小心翼翼地談到中俄日益密切的關係時,他似乎忍不住要插話。澤連斯基話音剛落,他就湊到了麥克風前。
「順便說一句,中國並不是提供武器」到烏克蘭戰爭中,拜登說道,「而是生產這些武器的能力和可用的技術。」
「所以,這實際上是在幫助俄羅斯,」他說。
廣告
在普利亞舉行的七國集團峰會中,中國的身影一直若隱若現:用峰會最後公報的話來說,它是「俄羅斯戰爭機器」的救星;在南海,它是日益加劇的威脅;作為一個任性的經濟參與者,它向西方市場傾銷電動汽車,並威脅要停止出口高科技行業所需的關鍵礦產。
在最後的公報中,共計28處提到中國,幾乎每個地方都把北京描述為一股邪惡的力量。
這與幾年前對中國的刻畫形成了鮮明對比。
在以往的峰會上,西方最大的幾個經濟體在談到北京時,往往是雙方合作應對氣候變化、反恐和核擴散。雖然中國從未像俄羅斯那樣被邀請加入G7——莫斯科於1997年加入該組織,2014年吞併克里米亞後被被暫停成員資格——但北京經常被形容為一個「合作夥伴」,一個供應商,最重要的是,它是從德國汽車到法國高定時裝等各種商品的超級客戶。
雖然中國領導人習近平並沒有出席此次峰會,但他和他的國家卻頻頻出現在與會領導人的討論中。
雖然中國領導人習近平並沒有出席此次峰會,但他和他的國家卻頻頻出現在與會領導人的討論中。 Tingshu Wang/Reuters
歷史已經翻篇。今年,中俄經常被相提並論,威脅的措辭如出一轍,這可能是它們深化夥伴關係的自然結果。
拜登政府的一位高級官員旁聽了與會領導人的談話,隨後向記者做了簡要介紹,他描述了涉及中國角色的討論,與會者似乎認為與中國的關係將越來越具有對抗性。
這位官員告訴記者,「隨著時間的推移,很明顯,習近平主席的目標顯然是中國佔據主導地位,」涉及從貿易到影響世界各地的安全等等領域。因為描述的是閉門會談,他要求保持匿名。
廣告
但在今年的峰會上,中國對俄羅斯的支持構成了新的會談要點,或許也改變了歐洲的想法。在過去的兩次峰會上,幾乎不會提到中國的角色,即使提及,也往往是關於中國最高領導人習近平作為一股緩和力量對俄羅斯總統普丁的影響,尤其是在人們擔心普丁可能會在烏克蘭領土上引爆核武器的時候。
這一次,從公報開始,語氣就大為不同了。
「我們繼續依照我們的法律系統,針對中國和向俄羅斯戰爭機器提供實質支持的第三國的行為者採取措施,」七國集團領導人聲明中說,「包括金融機構,以及針對其他為俄羅斯為其國防工業基礎採購物資提供便利的中國實體採取措施。」
烏克蘭沃夫昌斯克遭到轟炸後的情景。過去一個月,俄羅斯對沃夫昌斯克所在的烏克蘭東北部哈爾科夫州發動了進攻,
烏克蘭沃夫昌斯克遭到轟炸後的情景。過去一個月,俄羅斯對沃夫昌斯克所在的烏克蘭東北部哈爾科夫州發動了進攻, Finbarr O'Reilly for The New York Times
美國堅持要加入這一措辭,並敦促盟友配合拜登本週早些時候的行動,當時美國財政部發布了一系列新的制裁措施,旨在阻斷俄中日益增長的技術聯繫。但到目前為止,其他七國集團成員國很少採取類似舉措。
在拜登政府內部,越來越多的人認為,習近平對中國在烏克蘭戰爭中所扮演角色的看法在過去一年中已經發生了變化,它將越來越多地支持普丁,並宣布與普丁展開「沒有止境的合作」。
就在幾個月前,大多數政府官員還認為這種說法過於誇張,就連拜登也在公開場合對兩國能否克服彼此之間的巨大疑慮展開合作表示懷疑。
廣告
這種觀點現在已經發生了改變,一些政府官員表示,他們認為北京也在努力阻止各國參加澤連斯基組織的和平會議。90多個國家將參加本週末在瑞士舉行的會議,但俄羅斯不會參加——一年前曾表示對各種停火與和平計劃感興趣的中國也表示不會參加。
柏林卡內基俄羅斯-歐亞研究中心的主任亞歷山大·加布耶夫認為,中國現在反對任何它不能發揮核心作用的和平努力。
「習近平似乎不會拋棄麻煩的俄羅斯夥伴,甚至不會在口頭上支持基輔,」加布耶夫週五在《外交事務》雜誌上寫道。「相反,中國選擇了一種更具野心但風險也更大的方法。它將繼續幫助莫斯科,並破壞西方領導的和平動議。它希望隨後迅速採取行動,並利用自己對俄羅斯的影響力將雙方帶到談判桌前,試圖促成一項持久的協議。」
5月,習近平在北京舉行儀式,歡迎俄羅斯總統普丁。兩國之間不斷發展的夥伴關係是七國集團峰會的主要關注點。
5月,習近平在北京舉行儀式,歡迎俄羅斯總統普丁。兩國之間不斷發展的夥伴關係是七國集團峰會的主要關注點。 Sergei Bobylyov/Sputnik, via Agence France-Presse — Getty Images
參加峰會的美國官員表示,他們基本同意加布耶夫的判斷,但他們懷疑中國是否具備讓這一切成為現實的外交經驗。
但是,對中國看法的轉變遠遠超出了圍繞烏克蘭終局的疑問。幾年前曾擔心美國與中國過於對抗的歐洲國家今年簽署了這份公報,呼籲西方國家建立更強大的供應鏈,減少對中國公司的依賴。
聯合公報還含蓄地指責中國對美國和歐洲的關鍵基礎設施進行了一系列重大駭客攻擊,敦促中國「信守在網路空間負責任行事的承諾」,並承諾「繼續努力破壞和遏制來自中國的持續惡意網路活動,這些活動威脅我們公民的安全和隱私,破壞創新,並危及我們的關鍵基礎設施」。
廣告
這個說法似乎與中國的一個項目有關,美國稱其為「伏特颱風」。美國情報官員稱,這是中國進行的一項複雜行動,旨在將中國製造的惡意軟體置入美國及其盟友的供水系統、電網和港口運營系統。
拜登政府官員在國會作證和接受採訪時指責說,該惡意軟體的真正目的是獲取台灣危機爆發時關閉美國重要服務的能力,從而拖延美國的軍事反應速度,並在美國民眾當中引發混亂,因為美國人更關心的是恢復供水,而不是保持台灣獨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