飢腸轆轆的食客來這裡品嘗家鄉的小炒黃牛肉或剁椒魚頭。服務員操著普通話,端上一盤盤少不了綠色和紅色辣椒的熱辣菜肴。
這是來自中國內地的知名連鎖餐廳「回家湘」在香港的開業之夜,它正試圖打入香港競爭激烈的餐飲業。品牌創始人黃海鷹身著鮮艷的紅色套裝迎接顧客,服務員則在一旁分發塞滿優惠券的紅包。
如今,在香港開餐館可謂困難重重。外出就餐的人越來越少,今年倒閉的餐館比開張的還多。但在中國內地也面臨著挑戰的餐館老闆們卻看到了商機。
「每個人都有自己的生存方式,現在是在邊緣求生。」黃女士說:「我們來看看誰更有勇氣,誰會成功。」
廣告
近幾個月來,十多家中國內地的餐飲名牌連鎖店在香港開張,回家湘是其中之一。來自香港的新顧客源源不斷地前往毗鄰的內地城市深圳,尋找更多消費選擇,這讓店主們備受鼓舞。
但是,這些餐廳來到香港後卻遭到了一些質疑。作為一個長期高度自治的中國領土,香港越來越受到北京的嚴密控制。對香港的一些人來說,這些餐廳的遷入表明香港的文化正在慢慢被中國其他地區所取代。
在離回家湘不遠的地方新開了幾家餐館,提供來自中國南方三個省份的美食:貴州米粉、廣西螺螄粉和湖南臭豆腐。
這些場所主要面向當地人和日益壯大的內地人群體,其中一些人在過去十年中來到這座城市安家。
在香港太古城附近,人們在午餐時間排隊購買兩菜一湯的米飯。如今,最受歡迎的是那些提供既便宜又豐富菜肴的餐館。
在香港太古城附近,人們在午餐時間排隊購買兩菜一湯的米飯。如今,最受歡迎的是那些提供既便宜又豐富菜肴的餐館。 Anthony Kwan for The New York Times
回家湘的鮮炒黃牛肉、外婆炒蛋和藍莓米粑粑。
回家湘的鮮炒黃牛肉、外婆炒蛋和藍莓米粑粑。 Anthony Kwan for The New York Times
香港大學商學院在職學生、銀行從業者凱倫·林(音)說:「我剛來香港的時候,很難找到正宗的內地菜餐館。」最近的一個晚上,她在回家湘吃了小炒黃牛肉。
在這座城市生活了六年的林女士說:「這裡的中餐館都是以香港的『本地口味』為基礎的。」
廣告
內地人抱怨香港食物太過清淡,如今這對本地人來說更加刺耳,因為他們正在努力應對這座城市身份的改變。
2019年,在全市範圍的民主抗議活動爆發之後,北京對香港實施了一項全面的國家安全法。許多外籍人士和香港本地人離開了這座城市。新冠疫情和香港的公共衛生措施(世界上最嚴格的公共衛生措施之一)加劇了人口外流。
現在,隨著香港被拉近中國的軌道,內地的經濟放緩和房地產危機正在拖累香港期待已久的復甦
來港移民中增長最快的群體是從中國內地來港尋找更好工作的人們,他們獲得了政府提供的特殊簽證。他們發現這座城市比疫情發生前更加熱情好客,當時內地人常常受到香港居民的敵視。
太二酸菜魚是一家來自內地的川菜魚餐館,其香港分店的經理鄭慧文(音)說:「香港對大陸人更加包容了。」在這家餐廳,服務員端來一道菜的時候會用傳統京劇的腔調大聲說:「好吃的魚來了!」
太二酸菜魚的經理鄭慧文(音)說:「香港對內地人更加包容了。」
太二酸菜魚的經理鄭慧文(音)說:「香港對內地人更加包容了。」 Anthony Kwan for The New York Times
太二酸菜魚的酸菜魚。
太二酸菜魚的酸菜魚。 Anthony Kwan for The New York Times
太二酸菜魚的服務員正在給顧客上菜。
太二酸菜魚的服務員正在給顧客上菜。 Anthony Kwan for The New York Times
鄭先生十幾歲時從鄰近的廣東省移居香港,夏天會在這裡餐廳當服務生打工,他回憶說,香港食客一旦聽出他的內地口音,就會對他非常無禮。
隨著香港居民越來越愛到邊境另一邊吃飯購物,這種氣氛正在發生變化。
廣告
在前往深圳的香港遊客中, 太二酸菜魚非常受歡迎,以至於去年12月,它在香港開了四家分店。
據當地新聞媒體報導,在鄭先生擔任經理的店鋪旁邊新建的公寓中,3月份有一半以上的公寓被中國內地買家搶購一空。鄭先生店鋪所在的購物中心位於啟德機場舊址。
在來自內地新開的餐廳西塔老太太烤肉店,這個特許經營店所有人劍橋·張(音)抱怨說,內地食客主要對受潮流追捧的餐廳感興趣。他想到一個新市場尋找不同的客戶。
他很快發現,很多人抱持同樣的想法。
西塔老太太烤肉店的顧客,這是一家來自內地的新店。
西塔老太太烤肉店的顧客,這是一家來自內地的新店。 Anthony Kwan for The New York Times
西塔老太太烤肉店特許經營店所有人劍橋·張(音)說,他在香港開店的原因是內地食客主要對時尚餐廳感興趣。
西塔老太太烤肉店特許經營店所有人劍橋·張(音)說,他在香港開店的原因是內地食客主要對時尚餐廳感興趣。 Anthony Kwan for The New York Times
「我來到這裡,發現,『這裡有家內地餐廳,那邊又是一家內地餐廳,』」張先生興緻勃勃地說。
對於一些勉強維持經營的本地餐館來說,新店如雨後春筍般湧現的情況令人費解。根據餐飲指南諮詢平台OpenRice的數據,4月份倒閉的餐廳數量幾乎是新開餐廳數量的兩倍。
廣告
回家湘5月在石塘咀地區開業,在這個地區,許多曾經是社區支柱、色彩鮮艷的餐廳最近紛紛關張大吉。一家供應廉價麵條和奶茶的餐館不見了,另一家退休人員經常聚在一起吃早茶、了解當天新聞的餐館也關了。
「餐飲業很辛苦,」當地餐館老闆羅伊·謝(音)說,他曾在香港太古城商業區出售曾經受辦公室職員歡迎的午間飯菜。如今午餐時間的顧客變少了。那些來光顧的人也只點最基本的東西。
富景清香面家是一家老牌香港本地餐館,這家店的廚師會在櫥窗燉牛腩,這家餐館的經理楊熙(音)說,以前有顧客每天都會光顧。
「但後來有一天,他們突然消失了,再也沒有來過,」他說。
如今,提供廉價菜肴的餐館往往生意更好。許多內地新餐館以大幅折扣、優惠券和會員俱樂部特惠吸引食客。
遇見小面的碗雜麵。
遇見小面的碗雜麵。 Anthony Kwan for The New York Times
許多店不僅迎合當地人的需求,也迎合日益增長的中國內地群體的需求。
許多店不僅迎合當地人的需求,也迎合日益增長的中國內地群體的需求。 Anthony Kwan for The New York Times
最近一個週四的下午,切斯特·鄺(音)和索尼婭·鄭(音)在遇見小面吃著大碗盛裝的面,這家快餐連鎖店來自重慶,以紅薯粉製成的酸辣粉聞名。
「這真是太便宜了,」鄺先生說。他指的是鄭女士點的酸辣粉套餐,價格為36港幣。套餐包括一碗酸辣粉和一份炸雞。
廣告
剛剛大學畢業的鄭女士和鄺先生都表示擔心這些內地餐館會取代他們最喜歡的當地餐廳。「有這些地方可選來吃中餐是件好事,但想到有一天它們可能會取代我們在香港曾經所有的餐飲,還是有點可怕的,」鄺先生說。
其他人也有類似的感��,他們選擇不光顧內地餐館。
「我利用一切機會幫助當地餐館,」奧德麗·陳說,她在內地長大,但六年前以學生身份移居香港,身份認同是香港人。
富景清香面家曾將柴灣中產階級社區附近的居民視為其主要收入來源。但許多人已經搬走了——其中許多人離開了香港——以至於富景清香面家不得不尋找新顧客。
回家湘的黃女士說,她知道這會很艱難。
但她也說,「無論經濟狀況如何糟糕,人總是要吃飯的。」
一群來自內地遊客在富景清香面家外排隊,想嘗嘗這家店的港式風味。
一群來自內地遊客在富景清香面家外排隊,想嘗嘗這家店的港式風味。 Anthony Kwan for The New York Times
光顧富景清香面家的顧客,這家老牌香港餐館的廚師會在櫥窗後面燉牛腩。
光顧富景清香面家的顧客,這家老牌香港餐館的廚師會在櫥窗後面燉牛腩。 Anthony Kwan for The New York Tim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