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三年任期將滿之際,美國在台協會處長孫曉雅(Sandra Oudkirk)提出了一些臨別建議:不要對中國的好戰言論和行動感到恐慌,但也不要對風險變得麻木。
孫曉雅的職位相當於華盛頓事實上的駐台大使,在她任職期間,這個民主島嶼已經成為了美中對峙的焦點。中國聲稱台灣是其領土,必須接受統一,如果北京領導人認為有必要的話,甚至可以通過武力手段來實現。
有時,圍繞哪種策略組合可以最大程度低減少戰爭風險——包括什麼樣的軍購、對北京採用何種安撫或強硬的措辭、與其他民主國家採取什麼樣的行動——台灣和美國的政治人士、官員和專家之間的爭論也會出現緊張氣氛。
下月初即將卸任的孫曉雅表示,台灣及其夥伴需要找到一條穩定的道路,既要避免過度恐慌,也不要過於自滿。
廣告
「我們經常會被問及台灣的危險程度,你們知道的,有人認為台灣是世界上最危險的地方,」她說,指的是關於迫在眉睫的危機或戰爭的討論。「有時候,三言兩語是說不清楚的,」她說道。
但她也提到了中國:「當一個政府、一個國家、一個領導人告訴你他們在想什麼,告訴你他們在計劃什麼時,你應該聽聽他們在說什麼。」
數十年來,北京動輒大發雷霆,許多台灣人已經不為所動。中國的軍演和領空侵犯越來越頻繁,但仍然很少引起公眾的恐慌。大多數台灣人還表示,他們相信,如果中國真的威脅入侵的話,美國將會介入。
2023年,中國繞台軍演的第二天,一架台灣戰鬥機在新竹空軍基地著陸。
2023年,中國繞台軍演的第二天,一架台灣戰鬥機在新竹空軍基地著陸。 Lam Yik Fei for The New York Times
但並非所有台灣政治人士和選民都這麼認為,有些人對美國的決心和意圖持懷疑態度。
美國在法律上做出了幫助台灣自衛的承諾,如果中國試圖武裝接管台灣,美國可以選擇派遣軍隊。一些美國軍方將領和專家表示,入侵台灣的可能性日益增大:幾年前,一些人認為中國可能在2027年採取軍事行動。但拜登政府官員表示,他們認為中國領導人習近平沒有明確的最後期限。
即便如此,在孫曉雅擔任美國在台協會處長之前和任內,中國加大了向這個距離其海岸僅一百多公里的島嶼施壓。
廣告
1992年,她首次被派往台灣擔任領事官員,當時台灣剛剛擺脫數十年的戒嚴,而中國遠沒有那麼富裕,軍事實力也不如現在。後來,她被派往都柏林、伊斯坦堡和北京任職。
2021年年中,孫曉雅成為事實上的美國駐台大使。幾個月後,俄羅斯入侵烏克蘭,加深了台灣民眾對中國發動類似武裝接管冒險的擔憂。2022年8月,中國軍隊在台灣周邊舉行了有史以來最大規模的演習,北京稱這是對時任眾議院議長佩洛西訪台的報復
2022年,時任美國眾議院議長的佩洛西訪台後,兩岸緊張關係急劇升溫。
2022年,時任美國眾議院議長的佩洛西訪台後,兩岸緊張關係急劇升溫。 Taiwan Presidential Office, via Reuters
北京極不喜歡的賴清德在今年的台灣總統選舉中獲勝,這促使中國在台灣島附近舉行新一輪軍事演習,在他5月就職後,北京又對其進行了強烈譴責。賴清德當時表示,他希望維持台灣現狀——自治但不正式宣布獨立。中國官員對此公開表示強烈懷疑。
「他的520演講是徹頭徹尾的、赤裸裸的、台獨的一個自白書,」中國軍事科學院原副院長何雷最近到新加坡開會期間接受採訪時表示。「在台獨的道路上越走越遠,現在越來越深,那麼只會給台海帶來更大的風險。」
為了應對中國的警告和日益增長的實力,台灣和華盛頓加強了合作,位於台北東北部山坡上的美國代表處就是這種關係的鋼筋混凝土實體象徵。
該機構的正式名稱是美國在台協會,這讓它聽起來不像外交使團,倒更像是一所語言學校。這個含糊的名字是對這樣一個事實的讓步,即1979年美國承認北京後,華盛頓結束了與台灣的正式外交關係。
廣告
多年裡,美國在台協會一直位於台北市中心一間擁擠的辦公室裡,保持著很弱的官方存在感。該機構極力保持低調,在過去幾十年裡一般情況下連國旗都不會懸掛。
現在情況不同了。據該機構的新聞辦公室稱,新的在台協會大樓於2019年落成,是一個規模龐大的機構,員工多達585人,高於2019年的488人。現在,美國國旗飄揚在大樓上方
美國在台協會大門。
美國在台協會大門。 Lam Yik Fei for The New York Times
「這些都是美台關係取得進展的例證,」在孫曉雅之前擔任美國在台協會處長的酈英傑(Brent Christensen)在接受採訪時說。他目前在楊百翰大學任教。
「美台關係在很大程度上是以先例為指導的,」酈英傑表示。「但川普政府不太在乎先例,所以這是一個有用的時機,可以突破我們給自己施加的一些限制。」
孫曉雅說,在她擔任處長的三年裡,俄羅斯入侵烏克蘭對台灣來說是一個特別的轉折點,也是加強與美國關係的一個轉折點。
「烏克蘭抵禦俄羅斯入侵的能力顯然在這裡的新聞中得到了很多報導,特別是在2022年,」她說。「這確實引發了公眾的廣泛關注,以及對『這對台灣意味著什麼』而展開的辯論。」
廣告
台灣前總統蔡英文在2022年將男性義務兵役從四個月延長至一年。台灣還一直在訂購更多可以威懾中國攻擊的機動導彈和其他靈活的武器。
「台美在戰略上的整合程度應該是斷交之後史上最高的,」位於台灣南部的國立中山大學政治學教授郭育仁說。
並不是所有的台灣人都歡迎這種更緊密的關係。孫曉雅擔任美國在台協會處長的這三年裡,當地人所謂的「疑美論」重新抬頭,尤其是在那些認為台灣和華盛頓已經不必要地激怒了北京的選民當中。
台北的一座自由女神像複製品,攝於今年1月。
台北的一座自由女神像複製品,攝於今年1月。 Lam Yik Fei for The New York Times
孫曉雅說,對美國支持台灣的意圖或能力的不信任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中國放大疑慮的信息行動,但這也是民主國家內部正常的分歧起伏的表現。
人們經常問她,美國即將舉行的選舉是否會改變美國對台灣的支持政策。面對這個問題,她始終保持著一貫的外交態度。
「在美國,與幾乎任何其他外交政策或國內政策問題不同的是,美國在對台政策上存在廣泛的兩黨共識,」她在週五的告別新聞發布會上告訴記者。「因此,我認為一場選舉不一定會改變這一點。」